你現(xiàn)在的位置:農(nóng)機通首頁>>農(nóng)機博客>>紅興隆北雁現(xiàn)代化農(nóng)機>>北大荒歲月>>
古老的興凱湖收藏
古老的興凱湖 |
|
2008-04-11 |
|
作者:興凱湖農(nóng)場場史辦 來源:《黑龍江農(nóng)墾史——(黨史)資料匯編》 1/1985
興凱湖原為黑龍江、松花江相連的廣闊古湖,古生代的海西造山運動,使那丹哈達嶺斷塊凸起而被分割。在湖盆周圍不斷沖填第四紀河湖的沉積物,形成了沖積、湖積平原。現(xiàn)大、小興凱湖為古湖盆退縮的剩余部分。
興凱湖有一大一小,大湖周長八百多里,總面積為四千五百平方公里。它的大部水面現(xiàn)為蘇聯(lián)所有。小興凱湖又稱達巴庫湖,面積為一百七十平方公里。兩湖中間的天然沙崗,松柞成蔭,是交通要道。
早在五千年前,中華民族就在這里勞動、生活、繁衍、生息。1972年,在湖崗新開流1.5公里處,發(fā)現(xiàn)了古代人類活動的遺址。黑龍江省考古隊立即進行了科學的發(fā)掘工作,發(fā)掘出十座完整的魚窖。并在三十多座古墓中,出土了兩千余件石器、陶器、骨器和牙器。經(jīng)放射性碳素測定,年代為距今五千四百三十年上下,樹輪校正年代距今六千零八十年上下,為新石器時代。國家已把湖崗發(fā)掘地定為新開流文化遺址。
五千年前,興凱湖畔居住著黑龍江省**古老的民族——肅慎人?!秶Z·魯語》曾記載肅慎人向周王朝獻“楛矢砮”(植物箭桿、石頭箭鏃)的事情。周武王為紀念此事乃刻上“肅慎氏之貢矢”六字分贈諸侯。到春秋年間,周景王的大夫詹桓曾經(jīng)明確宣稱“肅慎、燕、毫、吾北土也”。即把肅慎居地與燕候封地一樣,看作是周王朝管轄的領土。
到了唐、五代時期,這里屬渤海國管轄,渤海國王就是中央王朝唐代皇帝欽封的。境內(nèi)有五京十五府,其中東平府在興凱湖畔當壁鎮(zhèn)北,府下轄沱州等五個州。在興凱湖東北部還有屬安遠府的郿州。因此,當時的興凱湖被稱為郿沱湖。
《新唐書》第219卷記載:“太白山之兔,南海之昆布,柵城之鼓,扶余之鹿,率賓之馬……郿沱湖之鯽……”。郿沱湖即興凱湖。興凱湖的魚,當時就十分有名。
金代,興凱湖被稱為“北琴?!?,傳說,興凱湖似一把月琴,故名之。 明朝,在這里設司、衛(wèi)、所、站、地面等軍政機構以加強管理。當時,興凱湖附近便有恨可衛(wèi)和松阿察地面的建制,統(tǒng)由努爾干都司直轄。清初,這里屬寧古塔將軍(后稱吉林將軍)轄下。稱興凱湖為“興喀淀”。到嘉慶年間(1796——1821),才叫興凱湖,一直沿用至今。
從歷史上看,興凱湖一直屬于我國領土,是我國版圖上的一個內(nèi)陸湖。然而1860年以后,卻被沙皇俄國的強權分割了。
1860年,英法聯(lián)軍侵入北京,沙皇俄國也乘機脅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《北京條約》。這個條約,把我國烏蘇里江以東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了沙皇俄國,就在這個條約里,興凱湖被腰斬了。
《北京條約》承認:“自烏蘇里河口以南,上至興凱湖,兩國以烏蘇里及松阿察河作為交界,其兩河東之地屬俄羅斯,二河西屬中國,自松阿察河之源兩國交界逾興凱湖直至白棱河……”。但清政府腐敗,到化界時,找不到白棱河,當時清使成琦上奏:“和約內(nèi)載白棱河名目,遍查吉林所繪各圖暨早年所存通省全圖,只有白珍河,并無白棱河,即上年俄使伊格納提業(yè)夫在京所講地圖,僅有白志河,并無白棱河字樣。兩相考校,是白棱河應在興凱湖西南,與白珍河、白志河部位尚屬符合,俄國使臣強以奎屯必拉以北之分支小河指為白棱河,按其部位系在興凱湖西北,顯與和約地圖,均屬相悖?!碑敵社煌舛硎挂庖姇r,俄使竟節(jié)外生枝地提出穆棱河流域共管,并以出兵相威脅,由于清政府腐敗,成琦軟弱,**后屈辱求和,只好承認奎屯必拉以北之分支小河——吐爾必拉河為白棱河,從此,興凱湖大部水面被沙俄吞并。
1899年,清政府在現(xiàn)在的密山縣知一公社建立了蜂蜜山招墾局,后又建立密山村,辛亥革命后,廢府立縣,隸屬于吉林省依蘭道。當時興凱湖地區(qū)由于地處邊遠,又長期被清政府劃為“關外禁地”,所以人煙稀少,荒涼廣漠。直到清末民初,山東、河北一帶災民流入關外開發(fā),人口才逐漸興旺起來,在南崗、荒崗、二道崗等幾處高地上,均有了村舍分布,松阿察河口的龍王廟是中俄兩國邊民互通貿(mào)易的場所,并開設燒鍋、飯館、煙館等商業(yè)和手工業(yè)。1931年,“九一八”事變以后,日本帝國主義者侵占了東北土地,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,興凱湖地區(qū)也成了抗日聯(lián)軍經(jīng)常活動的地帶,并在興凱湖西岸、白泡子,建立了密山縣**早的一批黨支部,領導人民進行抗日斗爭。
1936年,日本帝國主義者企圖消滅抗日武裝和反蘇的軍事需要,在興凱湖地區(qū)強征大量華工,修筑了飛機場、兵營和公路等軍事設施,還大搞所謂“集家并屯”。1940年,日偽又在湖北屯修建了分洪工程,使穆棱河泛濫的洪水,大部分流入興凱湖以東地區(qū),在小黑河兩岸漫溢,造成常年積水,人民流離失所,直到建國時,本地只殘存大橋村和前后鳳凰莊三個自然屯約二百戶人家。
浩瀚湖水、逶迤湖崗,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。1955年,興凱湖農(nóng)場的誕生,揭開了古老興凱湖歷史上嶄新的一頁。
| |
發(fā)表于 @ 2008年06月28日 10:28:00 |點擊數(shù)(404)